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约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以此推算,线下社零总额约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这是线下社零总额自2月份以来首次出现的同比正增长。用芯点商场客流统计系统帮您分析。
同时,随着各地疫情的缓解,实体零售各业态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开始减小。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实体零售多个业态中有超过200家线下门店宣布关闭。相比今年一季度关店近700家、二季度关店近1800家,三季度关店数量要少得多。
关闭的门店,从业态来看,商超26家,百货3家,餐饮超37家。从闭店原因来看,不少企业宣布关闭旗下门店主要是因为场地租约到期、业务调整、经营不善等。
据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商超中至少有26家门店宣布停业。其中,关店最多的是家乐福中国和永辉超市两家企业,分别关店6家、5家,总占比达42.3%。另外,同期关店数量在一家以上的企业还有开源超市、京东七鲜、沃尔玛中国,分别关店4家、3家、2家。
其一,租约到期。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以沃尔玛为首的一批外资企业进入,大卖场业态在中国市场开始逐渐兴起。在发展将近三十年时间后,目前有不少企业都面临着门店租约批量到期的情况。
比如成立于2001年的永辉超市,趁着彼时大卖场业态的风口,在成立之后快速发展。2010年,永辉超市在A股上市,随后开始大面积布局。按照大卖场20年的租期来看,目前永辉超市旗下已有大量的门店租约到期。
其二,经营亏损。近年来,在电商渠道、多零售业态的冲击下,再加上自身管理的原因,有不少商超企业发展受阻。又随着疫情的反复侵袭,导致客流减少,这些企业开始选择关闭经营不善的门店止损。
其三,自身经营调整。一些企业在发展初期时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如今为了降本增效,开始关掉一些状态不好的门店。比如,沃尔玛在8月底关闭的武汉汉阳钟家村店,便是因为随着汉阳商圈中心整体向王家湾转移,以及电商等的冲击等,为持续优化门店业务,最后做出了闭店的选择。
总体来看,相比今年上半年,大多商超企业在第三季度中保持着较好的经营情况,选择关闭门店的情况有所减少。壹览商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超业态宣布的关闭门店数量超30家;二季度,关店数量超37家;第三季度,关店数量下降到26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