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下沉市场,咖啡的增量蓝海?

知名连锁品牌都在使用的选址神器原文转载自:咖门下沉市场开咖啡店租金低试错成本低是个好思路但是“找准定位因地制宜”的咖啡品牌似乎更容易成功很多三四线城市都开出了自己的咖啡小连锁少则三五家多则十多家;他们定位清晰品牌感很强有的做到最高日销杯1000杯+最高日营业额2.5万此外一些一二线城市起家的咖啡品牌也开始主攻三四线城市开始跑马圈地三四线城市正在成为咖啡品牌争夺的主战场?有哪些可复制的开店经验?先说一个结论:三四线乃至县城小镇的咖啡消费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有的县城咖啡馆打卡笔记已达8000+很多小城市能看到精品咖啡店纷纷落地低价的连锁咖啡店也逐渐开出了规模在汕头Cafe on warm开出了3家店产品包括季节限定意式咖啡燕麦奶系列等客单价多在16~26元之间手冲则是26元和28元主理人蔡咏辉告诉说如今门店最高日销杯量1000杯+最高日营业额2.5万元日均300杯+而呼和浩特开出5家店的60颗豆咖啡做了十年之久在当地很有知名度和口碑被网友称为“呼市咖啡馆的天花板”还有在吉安开出4家店的Y cafe在乐山Uncle King X UFO咖啡开出5家店延吉的劳顶笨咖啡和後浪咖啡分别开出了11家店和4家店丽水的与非咖啡开出了4家店……除了区域小连锁一些一二线城市起家的中型连锁品牌也开始主攻三四线城市 开出24家店的轻氧咖啡,产品分为咖啡和茶饮两大类,咖啡主要有经典咖啡和创意咖啡,客单价在18~36元之间;茶饮分为鲜奶茶、水果茶、冰沙系列等,客单价在20~26元。“我发现我们真正做起来的,都在三四线城市。”轻氧咖啡的创始人郭晶晶告诉我,如今,轻氧咖啡八成以上都开在三四线城市,最高日营业额达2万元。从成都走出来的咖啡连锁品牌√5 coffee目前已开出50家门店,75%开在三四线城市,并且在三四线城市表现亮眼。一面是瑞幸、幸运咖等大型连锁攻城略地,一面是5~50家中小型连锁快速崛起,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咖啡的“兵家必争之地”?通过采访多个三四线城市咖啡连锁创始人,我发现了他们在三四线城市一些可复制的开店方法论:1、选址多在繁华地段,“两三家店包围整个城市”在三四线城市开店,多选址在商业繁华的中心地段。“在三四线城市,市中心大多只有一两个,配送三公里基本上就覆盖了大部分的办公、活动、生活的区域。”Cafe on warm蔡咏辉说“布局两三家店面,就能包围整个城市的外卖圈。”轻氧咖啡创始人郭晶晶说。此外,在三四线城市的繁华商圈,集合了瑞幸、幸运咖等咖啡品牌,以及书亦、茶百道、古茗等新茶饮品牌,已经对饮品市场进行了培育。2、一家很潮的咖啡馆,还是能引发打卡种草“三四线城市刚需属性还没有那么强,人们对于咖啡馆还是有空间和打卡的需求,”轻氧咖啡郭晶晶说,“一家很潮的咖啡馆还是能在小城市引起打卡种草。”轻氧咖啡每个店面装修风格都不一样,都结合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在玉林被称为“老网红”和“网红基地”。此外,轻氧咖啡和√5 [...]

2022-07-13T14:03:25+08:007月 13th, 2022|最新消息|0 条评论

大佬们都盯上了小酒馆,连万达都已入局!

从餐饮大佬、到跨界大佬,为什么都对小酒馆青睐有加?小酒馆又来大佬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解酉,唯有小馆。”这是解酉小馆打出的Slogan。6月中旬,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与洋河股份合作的解酉小馆揭幕。八仙桌、条凳、红盖头的酒坛、青花瓷碗, 古朴的大门上张贴着“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前几日,中石化“易捷甄酒馆”在杭州揭牌,宣布将在加油站开专卖店卖酒。“开车加油”与“喝酒”,两个看似完全相悖又时而彼此牵挂的故事,在另一个维度碰上了。小酒馆,正在源源不断地接收着新力量。大佬齐聚跨界者前赴后继盯住小酒馆的“大佬”,可不止这一两家。前有江小白,与太合音乐一拍即合,打出“以餐佐酒 以酒配乐”的概念,启动DEMO概念酒馆。将LiveHouse、餐吧、KTV统统搬进了占地855㎡的小酒馆;后有Bilibili,一句“有酒、有串、有江湖”,将豆瓣评分9.0的下饭神剧《人生一串》照进现实。再往前细数,餐饮人在小酒馆这门生意上也有过不少跨界尝试,按模式划分基本可以从两种思路来看:>>独立派推副牌:横向造势“X+酒”通过母品牌的势能,在拓展品牌线的过程中寻找新增收点,试图完成全品类矩阵。去年五一前后,和府捞面专门推出副牌——落地于上海的和府小面小酒。中式国风装修,除了自家招牌小面外,还加入川菜、烧烤等融合菜系;喜家德饺子酒馆也是同样的路径,标志性红色、饺子形门头,满眼霓虹灯,墙上张贴着“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宣传口号。>>融合派店中店:纵向拉大经营范围在原有门店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酒类产品、开辟独立饮酒区等方式,一边增加经营时段,试图集齐“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一边探索更多的盈利可能性。去年8月,火锅大佬海底捞开了一家“Hi捞小酒馆”,在火锅经营场景下新增“饮酒区”,营业时间进一步拉长;再早之前,湊湊火锅将门店直接改造成“湊湊小酒馆”,在730平方米的店面内,不仅单独开辟出20平方米做饮酒专区,还增加了live演出。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酒馆是个好生意?入局者一波又一波,从餐饮大佬到跨界大佬,小酒馆的魅力到底在哪?>>魅力点一:沃土落地现实,跨界投资的核心本质在于增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由2015年约844亿元增至2019年约1179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8.7%,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至1839亿元人民币。2021年底,在海伦司强势扩张与成功上市的背景下,市场对小酒馆赛道的热情达到高点。该年国内小酒馆门店数量达到3.8万家,同比增长8.57%。与此同时,国内夜间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快速增长。根据国元证券报告分析,预计2022全年规模将突破40万亿。从消费占比来看,当前国内夜间餐饮消费额占全天餐饮消费额已经达到四成,在夜间经济中,酒吧业态仅次于纯餐饮业态。有资深餐饮行业人士表示,一般餐饮的利润在8%至10%,但酒水的利润则可以达到50%至70%。夜晚的“微醺经济”作为年轻人的消费主场,低度、低价、高颜值、高利润的酒,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魅力点二:“天然实验室”从跨界大佬入局的视角来看,以洋河股份、江小白等白酒品牌为例,零售到餐饮的跨界,带来的是第一手反馈与链接更多潜在消费者。江小白酒馆总经理蒲俊岐曾对内参表示,江小白做酒馆的目的不在于抢占餐饮赛道,或是探索新的转型路径,而在于做“离用户最近的实验室”。江小白酒馆产品试饮区酒类品牌在小酒馆生意场里,有着天然的消费背书。以往只能通过“酒厂-品牌-经销商-客户”的传统路径销售产品,在融合“小酒馆”的新场景后,品牌可以第一时间直接触达消费者。新产品好不好、大众市场满不满意,消费数据最直观也最客观,无疑是市场里的天然产品实验室。>>魅力点三:捆绑新客群,打造消费场景融合各种X经济上场,背后所隐含的底层逻辑在于消费需求转变。当996侵蚀心脉,当社交微笑刻进DNA,被快节奏工作捆绑的新时代年轻人,餐饮需求正在从“吃饱”到“吃好”进行蜕变与升级,不再追求大醉,转而恋上微醺。一杯饭局上的“社交酒”,变成小馆里的“微醺酒”,让喝酒的传统商务属性最大化降低,提升自我玩乐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画像也随之从中青年男性拓展到职场白领、大学生,消费场景也由单一的商务宴请逐渐融合,进一步扩大范围。>>魅力点四:品牌造势,借力打力开副牌、做融合,不论是在原有品牌基础上扩展,还是直接链接其他品牌做联名、快闪店,都能在探索新增长曲线的同时,强化品牌基因。跟住“夜经济”“微醺经济”的风口,牢牢抓住年轻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先一步抢占心智,无论最终门店营收情况如何,品牌总归是能一枪打响。从各家耗费精力、时间钻研出来的强传播性宣传语便可窥见:“一个人的小面,一群人的小酒。”“有串、有酒、有江湖。”“饺子就酒,越吃越有。”“你带来夏天,我带来酒。”“今夜喝酒不应酬。”用品牌文案传递消费者心声,从“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到“我就是消费者的一员”,当产品与消费者融为一体时,品牌基因不再是刻画,而是烙印。酒虽好别贪杯小酒馆魅力虽大,却并不是谁都能征服。落地现实情况,第一批跨界小酒馆的餐饮人似乎正在“半死不活”的状态里挣扎:2019年开业的奈雪酒屋,经营不足1年关门;喜家德小酒馆被消费者评价缺乏喝酒氛围;老乡鸡酒馆噱头造势后,不足一个月便丧失客流;湊湊火锅加入小酒馆模式的新门店达不到复制要求;眉州小酒馆饮酒氛围寡淡,饭市满座时无人点酒。即使是海伦司,在上市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中,也能看到“从盈转亏”的数据。2021年,其全年亏损达到2.3亿元,而净利润仅为5.4%。倘若将小酒馆生意放在国际市场中,可以看到其经营本质、消费逻辑等,与日式居酒屋高度相似,强调社交属性与独处需求无缝切换,打造“入口享受小资情调,满眼尽是烟火人间”的消费氛围。但当“消费氛围”这个双名词组合出现时,重点往往在于后者。对于顾客而言,小酒馆的“整体氛围感”要远大于“实际消费水准”,甚至需求要细化到“沙发软不软”、“背景音乐好不好听”、“灯光能不能让人放松”等等。而现在看来,餐饮人做酒馆的逻辑重点似乎更聚焦于前者。小酒馆当然是个好生意,但对于餐饮人而言,还需要先厘清一个小问题:酒馆客群需求不在于“吃饱”,而在于“吃好”。

2022-07-13T14:03:33+08:007月 13th, 2022|最新消息|0 条评论

2022药店新战场厮杀激烈,互联网+药店成新趋势,连锁药店行业如何加速!

    无论是美团平台,还是饿了么平台,位居前列的药店近乎是清一色的连锁药店!近年来,连锁药店的战局愈加激烈。龙头连锁药企不但纷纷公布自己的“万店计划”,还伺机吞并市场中的中小型连锁药企。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政策逐渐放宽,线下零售药店O2O模式有望成为电子处方外流的有效承接模式。在此大环境下,各大连锁药企也纷纷入局,加码O2O业务。加速线上+线下的发展模式。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市场消费认知的提升,药品零售O2O市场未来3年将会持续维持80%-200%的增速,到2022年渠道占比达到25%,成为中国医药零售未来的主战场。 面对未来如此激烈的战场厮杀,如何提高药店的销售额,可以说是大部分经营者都十分困惑的问题。简单来说,药店的销售额=客流量*客单价,也就是说,只要从提升客流量和客单价这两个角度考虑,分析所有影响客流量和客单价的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升客流量和客单价,就最终一定能够提升销售额的。 在选择开设药店位置的时候,就注定了这家店未来的营业额,一家店能否成功盈利,必须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要素。下面就结合某门店的人流量、进店率、成交率数据,具体讨论如何提高销售额。1.人流量 每4个小时有916人的人流量,平均每小时间人流量229人,按每天药店营业12小时计算,药店人流=229人*12小时=2748人。人流量的多少是开设药店的重要依据,是支撑药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这家药店的立地条件还是不错的,有足够的人流量作支撑。 2.进店率  以上进店率的测算,每4个小时有175人进店,平均每小时进店人数为43.75人,按每天药店营业12小时计算,药店进店人数=43.75人*12小时=525人,进店率为19%。进店人数的多少,主要在于店招醒目、橱窗通透和商品陈列上,是否有医保资格等,实质就是店面形象是否能够吸引过往人群进店。   3.购买率   以上购买率的测算,每4个小时有41人购买成交的顾客,平均每小时购买人数为10人,按每天药店营业12小时计算,购买人数=10人*12小时=120人,购买率是22%。购买人数多少,就意味着商品是否满足顾客需求、店铺形象、销售技巧及服务态度的问题。 以上的数据分析显示,该店在人流量、进店率、购买率等指标,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

2022-02-14T23:56:58+08:002月 14th, 2022|最新消息, 精选文章|0 条评论

见福便利店最新体验店亮相,鲜食占比超过35%

10月28-31日,见福便利店融合了全新消费场景与生活理念的3家“轻食尚 鲜生活”体验店,陆续在厦门永同昌、东孚、松岳里亮相。 为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轻、新、鲜的健康需求,“轻食尚 鲜生活”体验店在常温与鲜食的占比上,做了非常大的调整。 据悉,“轻食尚 鲜生活”体验店的鲜食占比提升至35%以上,新增了便当、寿司、周黑鸭、冷藏面食、水果等备受年轻人喜欢的简单速食餐。 消费者在门店内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消费,创建见福便利店购物账册,体验节省地球资源的“鲜支付”。开通购物账册的福粉,不仅可获取一点就查,可长期保存、亦可删除的电子账单,还能在“福哥优选+”领取折扣券,享受绿色特权。 除商品与支付的鲜体验,休息区翻倍的拓展,店内的灯光设计与搭配更为柔和自然,货架更为适合人体工程学,整体空间效果更为通透明亮也为鲜体验加分。 永同昌轻食主题店 针对办公点早、中、晚人流大且急的特点,鲜食区以各自简单速食的鲜食为主,还配以大片区的休息区,让顾客不管是即买即走,还是即买即吃都有非常宽裕的选择空间。 乐高儿童主题店 以缤纷之色系与乐高为主体,一楼是探索太空的主题,配合橱窗的3D全息透明投影,让人身临其境切换不同的科幻模式。 二楼是咖啡休闲区+儿童玩乐区,设置了动画片观看区、乐高智慧区、滑滑梯欢乐区等。 [...]

2022-02-14T17:19:49+08:0011月 4th, 2019|最新消息, 行业资讯|0 条评论

不是便利店,苏宁小店成场景下沉的重要抓手

“以前碰到门锁坏了、家电维修、洗衣服、收发快递等各种糟心事,都得找物业、维修站、干洗店等来解决,时间长、效率低、收费高。”作为一名来南京打拼的外地人,刘明的遭遇正发生着改变,苏宁小店可以在1小时内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的帮助他解决问题。 与全家、711等便利店不同,苏宁小店不是简单的便利店,更是苏宁近场网络的运筹中心,上游开放链接品牌供应商,下游全面触达千家万户。 “苏宁小店的切入点,是用户在家庭生活中24小时的所有的需求,包含餐食的需求、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的需求。”10月21日,苏宁总裁侯恩龙在2019苏宁易购“双十一全民嘉年华”发布会上表示,苏宁小店是中国数字化近场基础设施,是一切有志于下沉社区的企业的共享开放平台,成为苏宁近场网络的运筹中心,依托零售OS,开放API接口,成为得天独厚的离用户更近的产品,成为用户最需要的服务产品,能够更好的服务用户。 此外,苏宁方面还宣布了“1小时场景生活圈”战略,苏宁小店以其近场网络触点、全场景终端服务能力、以及数字化体验效率形成场景零售的数字化近场基础设施,成为“1小时场景生活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距离用户最近的场景触点,苏宁小店目前在全国已布局5000多家门店。 苏宁小店已迭代三次 苏宁小店起步于2016年4月,去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门店复制,以社区场景为重点,同时覆盖商圈、学校、医院等消费场所。其独特的小业态属性,使得能够以快速的规模化和门店的高密度化,深入社区,更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构筑起1小时场景生活圈的终端触点网络。 从城市到农村,从个人到企业级用户,苏宁依托涵盖家电、商超、百货、娱乐休闲、内容服务、生活服务的多业态部署和多层次渠道网络布局,支撑“随时到你”的触点能力。 侯恩龙认为:“当前人们都在讲下沉,都无一例外地认为,下沉就是到村镇。其实,在城市场景,也需要下沉,小店是苏宁在社区场景下的下沉抓手。” 扩张至今,苏宁小店的版本已迭代至第三代。在3.0版本的小店中,苏宁小店加入餐厅、水吧等功能。 与80-200平方米的2.0版本小店相比,3.0版本的典型小店面积达300平方米,单餐饮区面积就占到150平方米以上。餐饮区包含厨房、就餐区、水吧台、自助点餐柜及收银台,厨房与收银台组成生产加工区,可加工制作面条、披萨、炒饭、包子等主食,以及烤肠、蛋挞、肉串、天妇罗烘焙炸品,近60个餐饮类SKU。 [...]

2019-11-04T11:05:56+08:0011月 4th, 2019|最新消息, 行业资讯|0 条评论

罗森在天津“种”网红

在上个周末,很多人来到位于天津五大道重庆道民园广场外的一家罗森便利店外,开始排起了长队。 民园广场前身是始于1920年的天津英租界体育场,2012年改建成今天的体育公园。 这里平时就是当地人休闲遛弯的好去处,可以在英式风格体育场的橡胶跑道上跑步,还有情侣来拍婚纱照。不过在这一天,排队的焦点是因为一只熊。 这是一只来自英国的泰迪,有着圆圆的耳朵和眼睛,不过总是绷着嘴,没有笑容,好像有很多心事。在天津罗森的门店内,随处可见这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形象,以及各种周边产品。 不过天津罗森的店员脸上全是笑容,肯定心里也乐开了花。10月19日当日,这家便利店的日商突破20万元人民币,又一次创下罗森新开业门店的新高(开业日期为10月16日)。 此前大陆地区的纪录应该是南京罗森开业时,创下的单日销售额11万元的纪录。“直到19号晚上22点,门店还在限流。”一位在现场的罗森员工对虎嗅表示。 毫无疑问,泰迪熊对于小朋友是最有吸引力的。很多女孩子也会在门店打卡拍照,这家主题店从设计初衷,就是奔着网红门店去的,颇具社交元素。 在外界的眼中,罗森是非常擅于利用IP来开发新类型的便利店的,在华东市场,HELLOKitty主题店,泰迪主题店都已经在市场上出现。 罗森甚至还开发过名侦探柯南的主题店。在利用流行文化元素方面,罗森一直非常积极。从定位和功能来说,便利店本来也是潮流文化的前哨站。 但是对于泰迪这种世界闻名的超级IP,数量是有限的。从便利店日常经营来说,这种形式也往往是特例,无法规模化复制。 [...]

2019-11-04T11:06:10+08:0011月 4th, 2019|最新消息, 行业资讯|0 条评论

关店千家、取消24小时营业,巨无霸7-11悄然转身

7-11便利店正在开启内部变革。 10月中旬,7-11母公司Seven&I Holdings(柒和伊控股公司)公布结构性改革方案,将对不盈利的日本本土7-11便利店进行关店或迁址,涉及数量约1000家,并对集团旗下百货商超实施约3000人的裁员计划。 Seven&I Holdings社长井阪隆一称,“我们正面临严峻的商业环境。为了实现稳定的盈利,需要进一步的结构改革。” 同一天,Seven&I Holdings公布截至2019年8月底的半年业绩。营收相比上年同期下降0.9%至33132亿日元(约合2153亿元人民币),但净利润增加9.2%,达到1106亿日元(约合72亿元人民币)。 业绩平稳,但挑战正在增多,“便利店之王”需要规划新路径。 1 饱和的日本市场 [...]

2019-11-04T11:06:23+08:0011月 4th, 2019|最新消息, 行业资讯|0 条评论

新零售数字化与数据运用的难点与机会

我们处于一个好的时代,我们还会处于一个更好的时代。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所有零售业同行们。 新零售,万物互联,大数据……几乎所有的新事物、新理念、新概念都会或多或少的与零售业发生关系。这其中,大数据更是早于新零售被提出来,并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而在这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零售业更是充当了先行军、主力军的角色,那么在数字化转型,数据运用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共通问题呢?在此谈一谈个人浅见,期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22-02-15T17:31:44+08:009月 28th, 2019|最新消息, 精选文章|0 条评论

2019上半年中国零售上市公司营收百强榜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150家零售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14672.73亿元,净利润887.33亿元。如表1所示。表1 2019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业上市公司营收榜 一、阿里巴巴拉高了行业平均盈利水平 按表1计算,2019年上半年150家零售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居然高达6.05%,这主要受阿里巴巴的营收与净利润关系的影响,平台型电商企业收租模式导致低营收高净利,剔除阿里巴巴数据以后的净利润率为3.50%。 零售商普遍感受到发展压力很大,日子越来越难过。较高的净利润率并未真实反映行业盈利能力,这不仅受会计准则差异因素的影响,还受非主营业务利润收入弥补主营业务利润亏损的影响。有不少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名存实亡,但靠资源型收益,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盈利水平。 中国零售业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格局?这是政府与业界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二、上市公司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在表1的150家零售上市公司中,2019年上半年营收下降的公司占41%,比2018年同期上升了15个百分点;净利润下降的公司占45%,比2018年同期上升了11个百分点;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公司占28%,比2018年同期上升了11个百分点;亏损公司占17%,比2018年同期上升了11个百分点。 从2015年到2017年,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营收下降面、净利润下降面、营收与净利润双降面以及亏损面,除2017年亏损面比上年扩大了1个多百分点外,其他指标都逐年下降,业绩下滑得到有效控制,下降幅度逐年收窄。到2018年上半年营收下降面与亏损面虽然有一定的下降,但净利润下降面与双降面都有所扩大。 2019年上半年零售上市公司上述四个指标出现了全面下滑,分别有四成以上的企业营收下降或净利润下降,我国零售上市公司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

2019-09-28T12:55:24+08:009月 28th, 2019|最新消息, 行业资讯|0 条评论

放宽执业药师配备要求 北京便利店售药再迎利好

在北京“便利店售药”超过半年的试水期过后,此前企业的“门槛高”、“与药店竞争”等担忧并未出现,在人员、面积、距离等企业关注问题上反而迎来了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 9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北京便利店售药将放宽执业药师配备要求,同时豁免售药便利店相邻药店间距要求及适当放宽药品、医疗器械分类摆放要求。 北京便利店销售药品在政策上可谓频亮绿灯。商业专家认为,这表明未来在非处方药品零售方面会有更多的可放开的空间,如24小时自动售药机等新兴业态或更多业态都可能进一步放宽限制,以实现便民效果。 58家便利店可售药 9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市药监局了解到,针对人员、面积、距离等企业较为关切的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其中,放宽执业药师配备要求,连锁便利店总部至少配备1名执业药师,零售门店不做单独要求。此外,豁免售药便利店相邻药店间距要求及适当放宽药品、医疗器械分类摆放要求。 与此同时,政策还将为申请试点的企业建立绿色通道,连锁门店可以由总部统一申请、统一验收、统一办理,并提供全程专人服务; 当天受理、当天验收、当天发证;市药监局表示,还会成立工作组实地走访,强化督查。 据了解,北京各区也在加紧落实支持便利店售药的细节措施,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规划售药便利店布局,满足市民求医购药需求。 记者从市药监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取得经营板蓝根、电子血压计、医用防护口罩等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资质的试点便利店共58家,主要集中在物美、京客隆、屈臣氏等连锁便利店企业。 [...]

2019-09-17T20:56:49+08:009月 17th, 2019|最新消息, 行业资讯|0 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