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花钱地图出炉,哪个省最会买买买?哪个地方更适合开店?(六)
在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方面,上海以一年接近 3700 元的人均支出独霸榜首,成为唯一一个在这方面支出超过 3000 元的省级行政区,连北京都要退一射之地。 在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加持下,东部地区居民的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相对更高,在前 10 中独占 7 席。 [...]
在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方面,上海以一年接近 3700 元的人均支出独霸榜首,成为唯一一个在这方面支出超过 3000 元的省级行政区,连北京都要退一射之地。 在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加持下,东部地区居民的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相对更高,在前 10 中独占 7 席。 [...]
中国人,为衣着和娱乐买了多少单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早已不再满足于填饱肚子、有房可住,变美和娱乐的需求,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动力。 衣着消费就是一项兼具刚需和享受的消费需求。 从人均衣着支出来看,依旧是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排行前列。排名第一的北京,2020 年人均在衣服上花的钱接近 2000 元,相当于每个季节都花 500 元买衣服。 [...]
中国吃货大省,谁排第一 那么,中国居民一年上万的支出,都花在哪里了? 所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食物是中国居民消费中最大的一块拼图。 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达 6397 元,占全年人均消费支出的近三分之一。 在“爱吃”这件事上,南方甩了北方三条街。食品烟酒支出前十的省市中,北方只有北京和天津上榜,而上海再次荣登榜首。山西、河南在这一项上的支出则最低。 [...]
高度“聚焦”每一个细分品类都值得好好做从茉酸奶身上,我看到2个关键动作:高度聚焦一个品类,做符合健康趋势的事。这是近一两年,细分赛道品牌的共性特征。 一方面,现制饮品的竞争激烈,做一个“综合性饮品店”的难度越来越高。无论水果茶还是奶茶,已经有了 门店客流统计 太多规模化的品,太多成熟玩法、经营体系。消费者的心智中,一个新的“综合性品牌”,也很难再占有一席之地。但大树再多,总有缝隙。牌比如近年持续走热的椰子专门店、豆沙牛乳专门店,还有榴莲专门店,甚至山楂专门店,都在全国各地崭露头角。这些细分品类,更具差异化辨识度。而由于品类的单一性,供应链端更容易打通,原料周转更快,从而聚焦供应链优势,筑起品牌壁垒。另一方面,符合健康趋势的赛道,更值得投入。从去年开始走红的椰子水品类,也是因为具备健康标签,很快在年轻消费者中打开市场。中国市场很大,每一条细分赛道都值得好好去做。研究透顾客的真实需求,再小的品类也具有想象空间。用芯点 门店客流统计 系统帮您选出好地点。
客流计数器 今年,在华东地区又出现一个“黑马”:它叫茉酸奶,专注酸奶饮品,招牌产品牛油果酸奶奶昔,过去一年卖出了超500万杯。目前,茉酸奶已在长三角地区及其他一、二线城市开出230多家门店,生意好的门店月营收超百万元。这个品牌是怎么做的?来听听联合创始人兼CEO顾豪怎么说。“排队两小时也要喝”华东又跑出一个酸奶品牌最初关注到“茉酸奶”,是因为它在社交平台上一直被人打卡、推荐,标签多为“不喝后悔系列”、“酸奶奶昔天花板”,有不少网友表示,“排队两个小时也要喝到”。茉酸奶门店以清新绿为主色调,展示柜摆放着新鲜的水果,外摆区坐满了顾客。菜单上,只有奶昔、酸奶2大产品系列,通过酸奶与鲜果、谷物、坚果等进行搭配,组合出近30个单品,单杯售价在25元上下。招牌牛油果酸奶奶昔,四分之三颗牛油果切块与酸奶、冰块一同搅打成基底,余下四分之一颗牛油果改花刀铺在杯顶,口感清新细腻,同时具有饱腹感。据了解,茉酸奶是一家来自上海的品牌,专注酸奶饮品,主打“鲜果现切,酸奶自然发酵”,已在长三角地区以及其他一、二线城市开出230+门店。其位于南京的新街口门店,最高日销2000+杯,月营收超100万元。稳居各门店销售TOP1的牛油果酸奶奶昔,过去一年累计卖出超500万杯。酸奶不是一个新品类。而茉酸奶从2013年的第一家店落地,到打造出成熟的门店模型,用了8年时间。自2021年年底全面开放加盟至今的9个月时间里,茉酸奶的门店数,迅速从90+发展到230+(签约门店数350+)。他们探索出一套什么样的开店思路,能在今年“快”起来?
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20条措施中,就有一条专门针对便利店经营,提倡“一照多址”,简化开办流程。 这两年,便利店也一直都是零售商业的风口,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新概念频出,但来得快,死得也快,真正能存活下来的便利店还是那些供应链完备、选址精准、能理清“人、货、场”三者关系的零售商。 “知城·便利店指数”想要衡量的是,作为城市公共商业服务设施之一的便利店,在数量配置以及位置分布上是否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这里所说的便利店有着较广泛的含义,包括国内品牌连锁便利店、外资便利店、杂货店,还包括小本经营的夫妻老婆店。前两者主要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中发展,而后两者则满足了三线及以下城市日常便利消费需求。 相比2017年首发的“知城·便利指数”,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优化了指标的评价维度,在这个指数中,用芯点(选址客流风险评估精数据平台)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的便利店数量、便利店万人拥有量、便利店覆盖率、便利店平均服务面积和便利店成长力5个维度,综合计算便利店指数。具体公式如下: 便利店数量×0.2 +便利店万人拥有量×0.2 +便利店覆盖率×0.2 +便利店平均服务面积×0.2 +便利店增长量×0.2 [...]